好玩好逛有味道!百年同乐坊,藏着老上海的“弄堂工业”之源
位于余姚路与海防路及西康路间的同乐坊,在上个世纪初,集中了大大小小工厂数十家之多,以“弄堂工厂”闻名上海。而今,经过改造的同乐坊创意园成为首批上海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,历史记忆和时代潮流在这里碰撞出新的火花,让这块“上海弄堂工业”的活化石重焕光彩。详见↓
“弄堂工厂”之源
20世纪40年代,当时市政工程填浜筑路,余姚路和海防路打通连接,与南北向的小沙渡路(今西康路)之间形成了特殊的三角形街区,被命名为同乐坊。
当时上海的运输主要依靠苏州河以及延伸的支流,在同乐坊附近有姚桥浜、叉袋角等支流,所建工厂和居住都依河流而筑,运输方便成本低,在同乐坊这个三角地带渐渐形成了厂居相融的弄堂工业模式。
“弄堂工坊”旧照
“弄堂工厂”作为上海一种独特的工业形态,特指开设在里弄居民住宅中的私营小型企业和手工作坊,因其厂址多混杂于里弄中而得名,亦称为“里弄工厂”。20世纪初,上海弄堂出现了“舍宅为店”“前铺后居”“下铺上居”“舍宅为厂”等各种模式。弄堂工厂来源复杂,既有上海本地自发产生的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工场手工业,也有为适应棉纺、船舶等现代工业发展需要,主要从事修理及添配零件工作的弄堂作坊。弄堂工厂的产业分布也极为广泛,既有制笔、印刷、食品、文教用品、针织等轻工业,也包括机械工业等重工业行业。
旧厂房变身创意新空间
“弄堂工业”及承载弄堂工业的旧厂房是同乐坊的灵魂和精髓,来到同乐坊,就好比翻开了一幅小型的上海工业发展史“画卷”,弄堂工业为同乐坊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源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,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,昔日的老厂房逐渐闲置。为改善环境、提升区域品质,2004年起,同乐坊地块内的闲置厂房开始进行综合整治和开发改造。
改造以“修旧如旧”为原则,在保持旧厂房特色的基础上,注入“文化、休闲、创意”元素。拆除老旧的水泥墙,保留上世纪的钢制框架和人字形、众字形、齿轮状等带有当时工业机器时代标志的建筑构件,再加以鲜亮的色块、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有质感的金属装饰。
大量的户外走廊贯通一楼二楼甚至楼顶,营造出了生动的空间感。这次改造将旧厂房的建筑味道、历史精髓修复、整理,与时尚文化和怀旧文化结合起来,注入新的活力,既保存了老厂房的风格,又赋予了后现代设计元素。
现在的同乐坊创意园区,被授牌为上海第一批时尚消费类创意产业集聚区。
建筑故事
作为中国的工业发源地,近代上海的工业经济发展为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,而其中弄堂工厂作为上海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,见证了上海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历史变迁。
弄堂工厂是工业形态与居住形态相混合的市井工业模式,它依托于市民生活的里弄空间。在“居有定所,作有其工”的同时,人们也没有忽略教育和文化娱乐等精神需求,同乐坊除了有热闹的工厂,也有芷江大戏院、芷江电影院、西海商场、大明书店等文娱场所,构筑了完整的生活、工作、娱乐的弄堂工业的生态。
1945年12月开幕的芷江戏院,地址位于海防路路口527号,主要演出剧种为沪剧和越剧,拥有座位数475个。在此演出的上海光荣越剧团成立于1951年7月,主要演传统戏和新戏,1959年改为青年越剧团;1960年并入上海越剧院。
建筑打卡点
01
“百年同乐坊、百年上海弄堂工业”历史人文展
02
上海弄堂工业中的红色记忆图片展
讲述上海弄堂工业中那些红色的记忆和故事,重现上海工人在党的领导下,在各个时期所进行的英勇机智,不屈不饶的奋斗史实,展现工人运动的历史文化价值。
周边打卡点
01
越界 陕康里
陕康里位于陕西北路和康定路交界处,在这里,新颖简约的现代建筑融入极具历史感的老建筑群里,老上海弄堂与新式简约建筑和谐共生。陕康里将建筑与环境相融合,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,将时间、空间与功能元素贯穿,发掘土地的历史文脉,孕育了如今文艺复古的街区形象。
地址:康定路358号
02
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陕西北路展示咨询中心
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路段南起巨鹿路,北至新闸路,沿街拥有20多处优秀历史建筑、名人名居和文物保护建筑。为将老建筑中的历史文化记忆留存并延续,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应运而生。展示咨询中心是另一种“阅读建筑”的空间,在这里,人们可以通过视频和志愿者的讲解了解陕西北路的历史变迁、人文故事、建筑风貌,坐在休闲区感受这条历史街道的文化氛围。
地址:陕西北路600号
周边旅游线路推荐
同乐坊→陕康里→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陕西北路展示咨询中心→长寿公园→上海造币博物馆
长按二维码关注
“上海静安”微信
长按二维码下载
“上海静安”APP
点个赞再走吧↓↓↓